找答案

汇智心理 助力幸福

HUIZHI COUNSELING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手册-洛阳青少年心理咨询
来源: | 作者:汇智心理 | 发布时间: 2023-06-29 | 4929 次浏览 | 分享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利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部学习动力。而外部学习动力则主要来源于老师的鼓励、父母的期待等。内外动力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方法: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认为,通过引起学生认知上的不和谐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在课堂上设置疑问,把需要解决的课题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方法:增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我们可以应用当前的信息技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建不同的教学情境,开展不同形式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将生活当中的一些问题,带到课堂上和学生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充分激发学习动力。

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时存在的问题。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我们需要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实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逐渐克服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情况,提高学生学习信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三)家校关系

10.如何跟家长有效沟通?

教师与家长之间只有密切配合,才能建立良好的平等关系,形成共同教育孩子的合力。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呢?

做法:做好准备。在与家长沟通之前,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父母文化水平等基本信息,制定好沟通目标。

做法:调整心态。在与家长沟通之前,我们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力求站在我就是家长、学生就是我的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让家长心里没有距离感,不产生戒备心理。

做法:尊重家长。在沟通中,对学生问题的描述要客观,充分尊重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做法:善于倾听,积极反馈。在与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时,我们在表情、体态、语言上都要支持和鼓励家长表达他们的观点,并及时给予反馈,让家长感到你的真诚,从而愿意与你进行交流。

做法:给出科学的建议。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启发家长,从而让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洛阳心理测评专业机构(焦虑、抑郁、失眠、人际关系、产后抑郁、情感问题、家庭关系、情绪问题等)

11.如何调解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矛盾?

家长和学生之间难免会出现矛盾,部分家长可能都会不知所措,任由亲子关系继续恶化,甚至影响到学生在校的正常学习生活。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才能缓解他们的紧张关系,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呢?

做法: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我们需要客观地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公正地评价学生和家长的表现,让双方都先冷静下来,为接下来的调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做法:举办活动。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家长学做称职的父母,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让家长和学生能够相互理解。

做法:保持学习。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或者搜索相关资料进一步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

12. 家长对孩子期待过高,如何引导?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优秀的人才,成为社会的栋梁,因此会对孩子给予很高的期待,但过高的期待可能让孩子产生反抗或压抑。所以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家长呢?

 

方法:告知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会对孩子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可能会引发孩子的焦虑感、对抗心理等。

方法:定期开展讲座或分享会,可邀请一些家长进行分享交流,让家长能够更加了解孩子现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掌握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多倾听孩子的心声。

方法:让家长意识到不是只有学习好的孩子才是有出息的,孩子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品格是最值得我们珍惜的。

方法:引导家长调整好期待值。不要将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真正了解自己孩子的优缺点,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

13.如何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配合?

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配合:

方法:定期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及学校的工作。

方法:定期开展家校互动。通过邀请家长到课堂传授生活技巧等活动,拓宽家庭教育的渠道,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让家长对学校工作有参与感。

方法:举办定期家校讲座。可利用学校自身对教育资源整合的优势,定期地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邀请知名学者与专家到校或者线上讲学,为家长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帮助家长提升教育素养。

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开设网上家长学校、学校微信公众号、班级钉钉群、微信群等教育互联网平台, 搭建家校互动沟通的桥梁。

各位中小学教师,在每天的繁忙工作后,既要照顾家庭,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每一位老师爱与责任的背后,有欣慰也有压力。这个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赋能手册聚焦教师心理健康,希望能给每一位奋战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带来一点帮助,愿每个老师都能拥有幸福美满的灿烂人生!

注:文中图片及部分内容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及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