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强迫性重复”
生命中,我们常常不由自主的重复一些模式:喜欢某类人、不喜欢某类人;强烈渴望想要得到某些精神、物质上的东西。
我们童年在原生家庭所缺失和受伤的,我们往往会想通过在后续的关系和生活中补足回来,填补内心受伤的空洞。
值得思考的问题:
1.你从小最需要的,而最没有得到满足的一些心理需求是什么?
2.你从小常常有的一些负性情绪是什么?
3.你在哪一方面特别有情感过敏?
4.你的“创伤”,或你的一个强烈的经验感受,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是什么?
将这些问题的答案写下来,仔细的感受和察觉自己,然后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感悟。
学习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在原生家庭里受伤、都会有遗憾和痛苦,但不要把原生家庭的问题,当作是自己不肯成长、不肯改变的借口。因为,每个人自己的幸福、快乐掌握在自己手中。
过去原生家庭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你不需要负责任。但是,从今天开始,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你都要为自己负责任。
而如果你已为人父母,那么: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再重新创造一个文化和传承。你没有疗愈的创伤和问题,都会复制和传承到孩子身上。
过去不好的事情,不要持续下去;过去好的经验,要把它传承下去。你正在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和他的家庭幸福。
什么样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最好?
一个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好好疼爱孩子的妈妈;一个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欣赏并尊重孩子的爸爸。爸爸妈妈可以在一起、也可以分开,但不要因为自己的关系问题而伤害孩子。
尊重是最深层次的爱。孩子的生命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否认孩子父母亲的其中一方,等于无意识里也否认了孩子的一半。再者,孩子是由父母的细胞结合而来,因此每个孩子的潜意识都希望爸妈是结合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夫妻都能够白头偕老,如果夫妻离异,或者感情出现问题,如何去帮助自己的孩子?如何将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
当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
也就是吃饱穿暖之后,
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爱与归属感。
它们像心灵的食物,
若是得不到,
心灵的那个需求就会卡在那里,
一直渴望得到填补。
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
因此,我们要了解孩子深层的心理需求,就是他必须与父母双方都有所连接,这样才能满足心中的归属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