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众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心理咨询”这个词对于很多数人来说也并不陌生。早几年,在国内,选择向专业机构咨询师寻求帮助的用户基数并不大,且多以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为主。
但是,最近2、3年心理咨询对象正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是什么,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心理咨询室?
· 01 ·
父母缺席的青春
来访者中,有一个名叫小雪的姑娘让我印象深刻。
小雪的“特殊”之处在于:她是被班主任带过来的,而从预约、缴费、咨询、到一个阶段的咨询结束,她的父母从来没有出现过。

第一眼看见小雪的时候,就感觉她和一般的青春期女孩不太一样:有点蔫瘦,感觉有点营养不良,总是低着头,和人对话的时候眼神也总是躲闪。小雪的话非常少,基本上问一句答一句,而且常常答非所问。
班主任说,小雪是寄宿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然而却没有什么朋友,遇到困难也不知道和谁说。对此,班主任在征得她同意之后,带她过来进行心理咨询。
后来得知小雪的家庭情况,原来小雪的父母目前都不在本地,而是在老家照顾弟弟,所以对在读职高的小雪忽视很严重。
而且,小雪的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心理咨询,也很难理解。他们认为,孩子没缺衣少食,也没违法乱纪,为什么需要他们参与?
洛阳青少年心理咨询(厌学逃学、网瘾手机游戏、考试焦虑、人际关系、青春期叛逆早恋、情绪失控发脾气等)
· 02 ·
依恋关系建立的重要性
其实多数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早期安全依恋关系的缺失。这也是为什么未成年人出现心理问题时,咨询师们会要求家长同步接受亲职教育咨询的原因。
依恋关系一般被定义为婴儿和其主要照顾者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因为照顾者通常为母亲,所以有时可称之为母婴关系。安全的依恋关系,建立在母亲或主要照顾者对婴儿及时和适当回应的基础之上。

通俗来说:当婴儿有需求时,如果主要照顾者(母亲)能够及时予以关注,准确了解哭声所代表的需求,久而久之,就会给婴儿形成一种“我很重要”、“我很有价值”的无意识感受。如此,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无意识感受所给予他的安全感和自信,就会使他更有勇气去探索外部世界、发展自我和与他人建立丰富多样的良好关系。
而未能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婴儿,对环境和他人都会抱有一种潜在的不安、焦虑甚至害怕的感受。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往往会把大量的心理能量消耗在自我保护上,能够运用到向外探索、建立自我、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量就相应地减少了。这就会导致成长的后期甚至成年后出现种种心理困扰、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