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汇智心理 助力幸福

HUIZHI COUNSELING

你是如何接纳孩子的考试分数的?-洛阳青少年心理咨询
来源: | 作者:汇智心理 | 发布时间: 2022-06-24 | 4643 次浏览 | 分享到:

    又到期末考试季,家长圈焦虑倍增。 

    高考、中考、期末考等,各种消息不停刷屏;
    身边某某学霸又被某某名校提前录取;别人家的孩子在期末前的模拟考中又考了第一名……
    可自己的娃呢?不管你怎么用力,还是那个不好不坏、不紧不慢的普通娃……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掌声,却都不愿成为鼓掌的人。
    01 孩子终将平凡,是父母必须面对的现实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很容易被问到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啊?” 

    Xxx的小孩子在面临这个问题时,往往会回答,长大了想当电车司机、面包师、清洁工……
    但这样的答案在中国是会被无情嘲笑的。谁家孩子要是敢说自己长大了的梦想是做个厨师,就连他的父母也会觉得颜面尽失。
    在中国,父母们早早就教会了孩子标准答案,长大了只能做科学家、文学家、宇航员……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被认为有出息,父母们才会有面子。更为重要的是,这符合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
    中国父母最难接受,也最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概率上会是一个极其平凡、极其普通的人。
    即便是从内心隐约意识到这一点,也定要排除万难,创造条件把孩子培养成天才。
    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了很多中国父母给自己拟定的宏伟目标,也是他们赋予自己的伟大责任。
    当然,这情有可原,无可厚非。所以,我们不用去探讨这是出于什么心理,也不用去争辩这种做法的对错。
    我们只说明一个事实:99%的人99%的可能会平凡地度过一生。
    从概率上来说,一个人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与工作中找到快乐、幸福与平静,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而我们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这99%的部分,而是将精力集中在剩下1%极其渺茫的希望中。这意味着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注定了会失败的豪赌,是很多人悲剧的开端。
    所以,我们很多人过得并不快乐。

   洛阳青少年心理咨询(厌学逃学、网瘾手机游戏、考试焦虑、人际关系、青春期叛逆早恋、情绪失控发脾气等)

   02承认你的孩子很平凡,也是与自己和解的机会
    有一位妈妈,和所有的母亲一样,从小就立志要让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
    儿子还在小学阶段,她就软硬兼施让他背完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全套,还规定每天都要读一篇名家的美文。
    后来她发现孩子对阅读兴趣不大,就改用听。因为买不到合适的磁带,她就亲自上阵,每个学期给孩子亲自录制十盘以上的磁带。如此坚持了数年。
    然而,等孩子上初中了,每次考试在现代文阅读一块都基本不能得分。
    这位母亲不理解,不接受,生气,痛恨,最后绝望。每天要给自己暗示、强调八百遍那是自己亲生儿子,才能勉强克制自己不动手。
    痛定思痛,这位妈妈最后分享说: 

“最终,我意识到在这方面,他就是一个没有天分,不灵光的孩子,我才没发疯。” 

    认识到自己的孩子不是天才,这实在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这不仅能够让父母正确认识孩子,接受孩子。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和自己和解,和孩子和解,也能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如果明明知道孩子是个平凡而普通的人,却一定还要想方设法,削尖了脑袋将其培养成精英。
    结果不仅会让自己在回报与付出的巨大落差中绝望,还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假象,让孩子误以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抱有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结果眼高手低,以为自己怀才不遇。总觉得自己明明是千里马,却始终遇不到伯乐。

    无法正确认知自己的平凡,又如何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快乐和幸福呢? 

    03意识到孩子的平凡,你才能正确认识他,真正理解他
    有一对父母,自己都是精英。父亲是理科天才,数理化样样精通;母亲曾是文科学霸,饱读诗书,才高八斗。
    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满怀信心,父亲负责理科,母亲负责文科,坚信一定能够将其培养成一个出类拔萃的尖子生。
    然而很遗憾,他们的儿子恰好完美继承了父亲的文科基因,母亲的理科才能。
    一天晚上,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父亲反复讲了几遍,孩子还是一脸懵懂。父亲终于抑制不了内心的怒火,拍桌子,摔书本,

热门文章及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