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哪个孩子,会毫无理由变得叛逆。
我们总说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却没想过,也许有问题的人是我们。
就像《陪你一起长大》里,紫宁为什么会这么叛逆?
如果不深入了解,就不会发现真相。
原来,紫宁的妈妈,从小就不怎么管她,她是姥姥拉扯大的。所以她和妈妈,其实没有太深的感情浓度。
后来,弟弟的出生,夺走了全家人的目光,连姥姥对她都不上心了。
身处这种偏爱之中,她对家人的依恋更少了,内心认定“自己是不被爱”的那个人。

图源网络,侵删
所以当她进入青春期,有力量之后,就开始了反抗:
你想让我考大学?
对不起,我没必要按照你规划的路走。
你唠叨我?
对不起,我不想听你假惺惺的废话。
你管我?
对不起,那我就离家出走。
种种叛逆,皆是对“得不到爱”的反抗。
我们在指责孩子的问题时,也正好暴露了我们管教的弊端。
所以,我们也应反省:以往,我们是否太控制/太纵容/太忽视孩子了,才让他这么想反抗我们,引起我们的注意。
如果孩子变了,我们仍停在原地,不肯去调整,那亲子间的矛盾冲突,只会日益加深。
孩子也会因为被错误的对待,伤痕累累。
有研究证明,青春期被家庭迫害的孩子,犯罪率和自杀率相当高。
此外,他们还会发展出自虐、自残、自贬、自卑等特质。甚至,成人的抑郁,70%都源自青春期。
除了过往教养方式埋的雷,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还与孩子本身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有关。
从生理层面上讲,孩子步入青春期后,开始作为生命的主体苏醒。
心理学上,把这个阶段称为“心理断乳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渐渐增强,不再全然信任父母,对周围的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开始有顶嘴、质疑、对抗等“违背”成人要求的叛逆行为。
看似叛逆,实则是为了在心理上进行“断乳”,实现和父母真正意义上的分离。
从生理层面上讲,青春期的孩子,大脑会发生很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