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汇智心理 助力幸福

HUIZHI COUNSELING

沉迷游戏、厌学、叛逆,根源竟是……洛阳心理测评专业机构
来源: | 作者:汇智心理 | 发布时间: 2022-11-15 | 4362 次浏览 | 分享到:

    面对一个厌学的、沉迷游戏的孩子,先别着急责备,试着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每当提起孩子的学习,很多家长表示很头疼,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讨厌学习。

    通常表现为: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马虎、不愿动脑筋、拖延懈怠;日常情绪低落、没精打采;迷恋网络世界和游戏。

    孩子之所以会讨厌学习,社会、学校的因素固然存在,家庭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更关键的。

    很多孩子不是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复杂的学习难题感到厌烦,而是家长的一些做法和言行,让孩子产生自卑、烦躁、叛逆的心理,于是开始讨厌学习这件事。

    下面分享的案例,如果你家也有一位厌学的孩子,相信你认真读完,一定有所启发。

    案例:孩子高二,家境优渥,母亲是企业高管,父亲是公务员。

    孩子一直学习成绩比较好,能考600多分,父母对他抱以厚望,认为高三努力努力考个理想大学没有问题。但谁知,在高二时孩子却忽然厌学,变得爱打游戏,而且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沉迷在游戏中,不愿去学校上学,成绩也一落千丈。无论是妈妈无数次苦口婆心,还是爸爸不时拖出房间暴打,都不管用。于是,父母焦虑地来寻求帮助,希望能帮孩子回到从前。

体谅父母的“好孩子”

    通过和孩子交流,我发现这孩子其实是一个“好孩子”。孩子自幼由奶奶带大,初中才被接回父母身边。父母为了弥补以前在孩子教育上的缺失,回来后密集报了各种的课外班。很多课外班其实孩子并不喜欢,但是为了不被父母“抛弃”,孩子默默顺从父母的意思。随着高考越来越近,父母期望越来越高,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孩子就像一根弹簧,慢慢被拉到了极限,再也没有弹性了。

    用孩子的话说:“到后来,其实很多课我根本没有在听,或者听不懂。

    我一边坐在那里,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一边脑海里想的是如果让父母失望的情景。这样的矛盾,终于让我学不下去。”

    多么好一个孩子,为了成全父母,宁愿“牺牲”自己,直到自己无法坚持。

    洛阳心理测评专业机构(焦虑、抑郁、失眠、人际关系、产后抑郁、情感问题、家庭关系、情绪问题等)

    难以承受的父母期望为什么就剩下最后一年,却坚持不下去了呢?孩子沮丧而迷茫地回答:

    “有一天,我忽然觉得人生没有意思。上课、刷题、考试、考高分、考不上高分挨骂......

    而且,我考上了大学又怎样,读完大学之后我的人生又能怎样?”

    那个时刻,这个十六七岁的孩子,透露出的暗淡、无奈,就像一个老头一般,暮气沉沉,了无生趣。

    孩子说,自己也曾经想过就这样了结毫无意义的生命,但是因为怕疼怕死,所以才没有付诸实践。既然不能了结自己,学习又痛苦得难以承受,那只能选择逃避。而逃避最好的方法,就是打游戏。即使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打游戏多次被父亲拖出来暴打,他依然要玩,而且玩得越厉害。因为自认为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不打游戏还能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呢;因为父母从未理解自己,冷热暴力已是家常便饭,他早就练就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本事;因为现实实在太压抑,游戏中多少还能得到一些“乐趣”。有一句话叫:幸福总是相似的,不幸却各有不同。但是大量不幸地厌学孩子却也有很多相似:难以承受来自父母的重压,无法达到对标成绩,人生缺乏意义感,只能逃避到另一个世界——游戏世界活着。看到他,我们就能看到一类“迷失”孩子的影子。

拯救“迷失”的孩子

    其实,拯救一个“迷失”的孩子其实不难,关键看父母是否能做到。

    第一步,放下期望重新建立联结。

    孩子与父母的目标不一致不能做自己,或自己认为达不到父母的目标,是导致孩子“放弃”的主要原因。

    对孩子期望高、要求严,不能说是一件坏事,但如果过分的高期望高要求,超出孩子自身的承受能力,确实容易坏事。

    男孩对我说了这样的话:

    “好像我不管怎么努力、做得多好,都不能达到我父母的标准,他们永远都不满意。”

    “我好希望他们能跟我说,你做得挺好了,休息一下也没事。”

    家长的高期待高标准下,孩子缺少正面的鼓励和肯定,觉得自己怎么做父母都不满意,自信心不足;

    过重的学业压力下,孩子每天的生活都被学习充满,没有可以停下来休息、玩耍的时候,整个人是压抑的,无法从学习中感受兴奋和快乐。

    父母要做的,是放下自己的期待,让孩子走自己的路,并真正接纳。

热门文章及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