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像非洲野象一样孤独地死去” ,我也想象着自己“像非洲野象一样孤独地死去”,追悼辞都给自己写好了。当年为什么我既有了父母争吵不休的风险因素,也有了想自杀的征兆(已经给自己写下了追悼辞),但是没死成呢?除了没有自杀的环境(当时住平房而不是高楼,家里没有毒药,市内也还没建火车等),研究领域最权威的理论发现,还需要“求死的欲望”才能完成自杀。而“求死的欲望”来自于人的长期体验“累赘感”以及缺乏归属感。如果有成就感,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有价值,不会觉得是“负担”;如果和周围的人有亲密的关系,就不会缺乏归属感。

我很幸运,当年自己学习能力还算强,所以在学业上找到成就感;再加上性格外向,身边没缺过朋友,所以才没有被一时的绝望推上不归之路。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亲子交流会增强孩子的“归属感”,温暖的家永远是孩子力量的源泉。同时,孩子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爱好和特长,需要父母多花心思去观察和了解,有爱和接纳,才能让孩子们亮出自己的色彩,找到成就感和价值。 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其中一个关键步骤就是科普自杀征兆。50%到75%的人在自杀前有征兆,而这些征兆是最容易被熟悉他们的家人、朋友和老师察觉到的。
这些征兆包括:
直接或间接的自杀表示
自杀遗书或计划
以往的自杀尝试
交代后事(如交代安葬,写遗书,或把珍贵的物品分发他人)
沉迷于死亡的幻想中
我所在的学校曾帮助过数位有自杀倾向的高中生,都是朋友或父母带到我办公室来的。
有更多的“看门人”,我们才能帮助有风险的孩子及时得到需要的援助。
· 02 ·
青少年的大脑:
大脑额叶建设中,冲动常占上风
青少年时期,孩子的记忆力、阅读理解、数学分析、运动等功能逐渐达到顶峰。额叶总管对危险的判断能力,控制冲动,计划和选择自己的行为,是大脑的总指挥。但它要到25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

这是很多青少年情绪化、易怒、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欠条理、易受毒品、酒的诱惑以及喜欢冒险的本质原因。很多青少年试图自杀也是一时冲动。对从金门大桥跳下后为数不多的幸存者采访发现,他们在空中的那一瞬间都后悔了,意识到自己一直以为不能改变的困境,其实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能够帮助青少年大脑健康发育,减少冲动机率的办法,除了健康的饮食,还需要:
1、充足的睡眠
青少年需要每晚8-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才能达到最佳发育。充足的睡眠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长期缺乏睡眠不止干扰专注力,记忆力等学习能力,更严重的是导致情绪调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