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汇智心理 助力幸福

HUIZHI COUNSELING

该如何拯救“一心求死”的青少年?-洛阳心理咨询专业机构
来源: | 作者:汇智心理 | 发布时间: 2023-01-08 | 5218 次浏览 | 分享到:

Seligman博士的研究表明,孩子的归因/解释方式在8岁左右开始形成,除遗传基因外,三个原因决定了他们悲观或乐观的取向:

1、孩子在成长中常听到和看到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对日常生活事件的因果分析。换句话说,如果父母对好事的归因是长久的,概括化和个人化的,孩子就慢慢会形成乐观的解释方式。
2、孩子失败时父母对待的方式。如果失败常被归因为长久的,概括化和个人化的,如你就是记性差! ” “女孩子数学都不好!”等,孩子就慢慢会形成悲观的解释方式。
3、早期生活中有负面事件反复发生,如亲近的家庭成员在自己幼年时离世,父母失业,家庭诸事不顺等。如果没有适当引导,孩子会觉得不论自己如何努力,坏的结果总会出现,个人努力不会有用,所以感到无助,将来在遇到困难时则更容易选择放弃。

 

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的,是帮助孩子端正对生活的态度,能看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2010年加州 Danville 市曾有一位8年级的女生,学习一直名列前茅,却因一次代数不及格而自杀。她的母亲被采访时一口咬定:“It’s all that stupid F!”都是那个愚蠢的F惹的祸!)每次我讲座时提到这个例子,都有父母一针见血指出:如果孩子连一次不及格的代数成绩都承受不起,她如何能面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挫折和失败呢?不是那个F,而是她对F的心态害了她!治疗抑郁和焦虑最有效的方法, 认知行为治疗的中心理念就是改变人错误的成见,帮助他们在困难挫折中看到希望,避免钻牛角尖,增强抗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发生了什么事,比起孩子和家长如何看待这件事,几乎微不足道,个人对事件的诠释才是决定应对方式的关键。只是拿成功来证明自己的观念会让孩子不敢面对挑战,因为任何可能的失败都是对他们信心的威胁。
而真正的信心,不只是相信自己能尽力做到最好,更重要的是相信自己不论输赢,都会在这个过程里学到新的东西。真正的信心不需要拿成功去保护,而应该用适当的失败经历来锤炼,因为如果孩子有了成长的心态做后盾,信心一定会在失败中越练越勇。《Mindset》一书的作者,斯坦福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博士,更是提醒父母,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他们热爱挑战,不畏错误,享受努力过程,学习上有恒心。学习过,将来才能输得起那不论孩子选择去哪里的高中,大学里学什么专业,将来做什么工作,和谁生活在一起,我们做父母的都尽可放心:生活如何风云变幻,孩子都会从容面对。同时,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