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孩子自杀了!该如何拯救“一心求死”的青少年?
.jpg)
前段时间,我惊闻某市高中生自杀身亡的噩耗,心情非常沉痛。他的同学在问,上课时他的话很多,很大声,看上去很阳光,怎么会这样?诱因有很多可能,根源只有一个:看不到比死亡更有效的解决方法。每次发生类似悲剧对我冲击都很大。人都有求生的本能,而我们的孩子,体能智力接近人生顶峰的青少年,却为什么选择放弃他们无价的生命?初中的时候,我也曾经考虑过自杀,为什么现在我还活着?而且幸福感指数是5.7(满分6.0分)。我努力去寻找答案,希望了解“求死的欲望”哪里来?自杀的原因在哪里?同时更想找到“活得很快乐的青少年”的特点,以求降低自杀风险和机率,不要让这种悲痛降临到更多的家庭。
· 01 ·
青少年求死的欲望从何而来?
洛阳心理测评专业机构(焦虑、抑郁、失眠、人际关系、产后抑郁、情感问题、家庭关系、情绪问题等)
研究表明,90%死于自杀的人有精神健康疾患。从作家张纯如,到喜剧大师Robyn Williams。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报告:近11%的青少年有抑郁,近8%的青少年有焦虑,其中只有18-25%会寻求治疗。

华裔作家张纯如,1997年出版享誉世界的《南京大屠杀》,于2004年自杀身亡
同时,自杀并非一个“原因”造成,而是有以下风险因素,然后一个诱因引发。
自杀风险因素包括:
精神疾病,包括抑郁、行为规范障碍以及滥用药物。
家庭压力以及机能不全。(家庭中经常存在冲突,包括生理、心理、或性的虐待等,而其他家庭成员这对这些事件采取容忍的态度。)
情境危机(如所爱的人创伤性死亡、身体虐待、家庭暴力等)
环境风险(比如周围有枪支、刀具、车轨、高楼等)
洛阳心理咨询专业机构(青春期叛逆、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夫妻情感、婚姻问题、婆媳关系、产后抑郁等)
我在初中时也觉得活着没意思,经常想到自杀,很大原因来自于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从懂事起,我就知道我不是父亲想要的孩子。我是女孩,他一直盼的是男孩。我的名字在出生前就起好了,单字“刚”,发现是女孩后改都懒得改。我生性活泼,让孤僻寡言的父亲处处看着不顺眼。除了一年一度的家长会得到其他父母恭维,记忆中父亲看我总是眉头紧锁。初中时,家里的争吵愈演愈烈,爸妈根本没心思管我们三个孩子。弟妹还小,天性敏感的我看当时热播的日本连续剧《血疑》,其中的女主角幸子身患血癌,她曾说到